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庆祝我们所有人的一个重要的时刻:又一批同学从我们系毕业了!首先,我代表数学系,向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为你们每一位同学在我系的卓越表现感到骄傲!
其次,作为系领导,我要在这里感谢为我们的同学来到清华大学学习和生活付出辛勤努力的所有的老师。从给同学们做招生咨询、面试的老师、到你们的班主任、辅导员、军训教官、宿管老师,到你们的任课老师、助教、导师、教务老师、系领导等等都是你们在清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他们中间的有些人今天来到了毕业典礼的现场,还有更多的老师没有在场。我提议,全体毕业生起立,向所有这些老师们鼓掌致敬!
毕业典礼是学生们最为快乐的时候,也是老师们最为快乐的时候。我的一位同事曾经说过,我们就像农民,学生像庄稼似的,一茬一茬的。他这话我仔细想了很多遍,觉得学生毕业的时候,并不对应于农民收获的时节。我们的工作更多的像是育种或者育苗,我们撒下种子,发芽以后,还要插秧,让禾苗继续成长,直到结出果实,这像是培养本科生;或者是像林场培育出小树苗,还要把它们移栽,让它们在广阔的大地上长成参天大树,这像是培养博士生。
我的博士生毕业的时候一般我会告诉他们,博士毕业的两年内每天晚上都应该待在办公室里。我没有说的是,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每周七天,一年大概是五千小时,两年就是一万小时。我想在这里引用一段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我想说的是,在你三十岁以前投入这一万个小时,效果要远好于在你三十岁以后再投入。
昨天傍晚我走过西大操场,那里刚刚结束了清华大学的毕业长跑。我心有所感,特地去和“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标语合了影。这是我觉得最能反映清华价值的说法,也是我对你们的毕业寄语。今年校庆,我接待了毕业六十年的系友返校,其中有的系友仍在工作。前天,我去拜访了几位系里退休的前辈老师,其中胡露犀老师一百零一岁了,我们去的时候她在读校友回忆方面的文章。最年轻的陈天权老师也有八十八岁了,他的茶几上摆着他写的数学分析讲义和一本英文专业书。陈老师在北大教过的几位学生最近去看望过他,他也许不记住别的事情,但数学是始终没有忘怀的。
同学们,一入清华园,终生清华人!欢迎你们常回来看看或者更好的,回来任教! 期待你们毕业六十周年或七十周年的时候在校园里重聚,在你们超越百岁的时候,接受后辈的敬仰,那时的你们也许会想起雷军先生的名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谢谢大家!